香港教育局调整本地生定义引发内地家长强烈反响

最近,香港高校又在国际排名上“扬眉吐气”了一把!

THE(泰晤士高等教育)2025 年“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 出炉,香港 5 所大学上榜,其中 4 所霸占全球前四:

城市大学继续稳坐第一,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紧随其后,连牛津大学和阿布扎比大学都被挤了下去。

这无疑让香港的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再次刷了一波存在感。对于本地学生来说,能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中读书,简直是“家门口的世界级教育”!

但与此同时,关于“本地生”身份的争议也愈演愈烈。随着政府大力推动“抢人才”计划,许多内地人才带着子女来到香港,甚至这些孩子还能 以“本地生”身份申请大学、享受本地学费资助。

这就让本地家长和学生炸锅了——“香港的大学,还是香港学生的大学吗?”

一边是高校国际化风头无两,一边是本地生身份的模糊界限,两者真的可以并行不悖?还是说,其中已经开始出现利益冲突?

香港教育局调整本地生定义引发内地家长强烈反响

01 | 香港大学为何这么“国际化”?

在全球高等教育界,香港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确实是天花板级别的。这次 THE 排名评估了全球 217 所大学,城大、科大、理大、港大直接包揽前四,算是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那么,为什么香港的大学这么国际化?

1. 地理位置+政策支持:自带国际吸引力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东西文化交汇的枢纽,加上政府近年积极推行“留学香港”品牌,各种国际化政策不断加码,自然能吸引大量国际生和学者。

2. 数据碾压:师生都够“国际”

香港的大学不仅国际学生比例高,连师资队伍也是“全球精英俱乐部”。

比如城大,在“国际学生和教员比例”“国际学术合作”“全球学术声誉”这几项指标上都名列前茅,连续两年稳居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榜首。

3. 高校努力:广交国际朋友

香港各大高校也不是坐等国际化,而是积极在全球拓展合作。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和 全球 300 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紧密交流,还推出了大量国际交换项目,让学生能在世界各地学习和实习。

一句话总结: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是地理优势+政府政策+自身努力三管齐下的结果。

香港教育局调整本地生定义引发内地家长强烈反响

然而,当我们在讨论“香港高校有多国际化”时,另一边的本地生身份争议却愈演愈烈。

02 | “本地生”身份引发争议:谁才是香港的学生?

事情是这样的:

政府推出的“抢人才”计划,允许人才携带18岁以下的子女来港,并且 以“本地生”身份申请香港的大学,不仅能与长期居港的香港本地生共享1.5W学额,还能享受本地生学费资助。

“本地生学费:约 42,100 港币 / 年

非本地生学费:约 145,000 港币 / 年”

这当然引发了本地家长和学生的不满…同样让人震惊的是,根据数据:

2022/23 学年,受养人以本地生身份入学人数:62 人
2023/24 学年,受养人入学人数:68 人
2024/25 学年,受养人入学人数:185 人(暴增 172%!)

这意味着,原本为本地学生保留的学额,越来越多地被人才计划受惠者的子女占据,但这些学生中,有多少是真正在香港长期生活、接受教育的?

前特首 梁振英 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质疑:“有人以人才计划的名义来港打卡,享受完升学和税务优惠后就回内地,这算合理吗?”

03 | 政府如何应对?

“居港时间”成关键

面对社会上的担忧,政府并没有坐视不理。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立法会上表示,政府正研究修改“本地生”定义,计划在新学年大学联招前公布新方案。

目前政府的考虑方向是:

·设立居港时间要求:未来,持受养人签证的学生可能需要在入学前居住一段时间,才有资格享受本地生学费资助。

·设置过渡安排:为了避免政策突然收紧导致部分受养人措手不及,政府可能会推出过渡期方案,逐步实施新规。

·维持 1.5 万个本地生学额:政府强调,不管怎么调整,本地生的学额不会减少,同时会研究是否增加资助学额,以帮助那些因新规受影响的学生。

不过,这一调整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

首先,法律风险?

议员邓飞质疑,如果改变“本地生”定义,把受养人转为非本地生,是否会导致 《基本法》司法覆核风险?蔡若莲回应称,本港不同类别的教育资助计划都有资格要求,修改“本地生”定义并不违反基本权利。

其次,公平性问题?

议员 陈家珮 指出,有些受养人在内地不需要选科,可以疯狂操练考试,最后来香港读大学,这样的竞争公平吗?

对此,教育局的回应是:香港的大学通过“联招”和“非联招”两种方式招生,确保公平性,一定是择优录取。

香港高校的国际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本地生的权益也必须得到保障。

未来,政府会如何细化“居港时间”的要求?如何平衡国际化和本地资源分配?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那么,你觉得“本地生”身份应该如何界定,才能既公平又合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作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visa4.cn/news/7308.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15:12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15:13

相关推荐

  • 香港优才是要求最低、最省钱的移居项目吗?

    简单理解,受养人就是被赡养的人。香港受养人签证,需要向香港出入境申请,是由香港签发的。入境政策可容许符合资格的人士以受养人身份来港依靠在港居住的近亲,合资格的受养人包括配偶、18岁以下未婚子女。根据香港入境处规定,受养人申请是要求有保证人的。保证人则一般是通过香港优才、专才、科才、留学等方式获得香港身份的人。需要注意的是: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不得申请60岁以上父…

    香港 2025年2月18日
    100
  • 一杯水6元,问个路10元,香港商家的这些’神操作’惊呆网友!

    最近刷到几张香港店铺的告示照片,差点没把手里的奶茶喷出来! 一张写着”拒绝支付宝微信支付”,另一张赫然标注”本店没有水供应,可以选择6元购买”,最绝的是某家茶餐厅门口贴着:”问路收费10元,员工没义务指路”——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在演《溏心风暴》番外篇! 1、当港式服务遇上内地习惯 记得…

    2025年3月19日
    100
  • 拥有一张中国香港身份证有哪些便利?

    在时代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这种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下,人们逐渐认为移民到海外国家发展进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移民到海外国家发展也可以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开始选择移民到海外国家发展,在众多的海外国家中,有很多国家都是可以移民的,在众多的可以移民海外国家中有一部分人选择移民到香港,那么移…

    香港 2025年2月18日
    100
  • 香港人英语为什么都很好?一位香港父亲说出了原因

    在深圳河畔驻足,对岸香港的繁华与活力尽收眼底,而英语,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串联起这座城市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我不禁思索:香港人英语为什么都很好?一次在商场的偶遇,一位香港父亲激动地对着镜头比划,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无比流畅地表达着对英语学习的见解,让我找到了探寻答案的线索。 这位香港父亲,带着浓重粤语腔调的普通话,丝毫不影响他讲述英语教育理念的热情。 他的…

    2025年3月31日
    100
  • 刚从香港回来,后劲有点大!

    “叮——”手机屏幕上弹出信用卡扣款通知的那一刻,我的手还在为太平山顶那凉爽的夜风微微颤抖,站在维港游轮甲板上,对岸中银大厦的霓虹灯光如繁星般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场“港味”的洗礼竟然如此让人沉醉,毫无防备地就被俘虏了心。 下面,给大家细细道来这七天六夜的香港之旅,每一句都是海风中带点微醺的真心话。 1、粤语与普通话的奇妙交织 “唔该…

    2025年3月11日
    300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邮件:admin@visa4.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